《假如》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假如》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假如》说课稿1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我从六各方面对本课进行阐述。1、说教材。2、说学情。3、说教法。4、说学法。5、说教学流程。6、板书设计。首先:
一、说教材
1、本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七册第十四课,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和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
2、本课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继8课《校徽设计》、9课《精美的邮票》之后的又一节设计·应用及造型·表现领域的知识。8、9课学习的内容属于平面设计知识,后面学习中将学到立体造型的知识,所以本课起到铺堑的作用。
3、本课的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教材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的:
(1)了解汽车造型的多样性,及汽车的组成部分和结构。
(2)通过想像设计造型和功能独特的汽车。
(3)培养创新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4、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想像设计出造型和功能独特的汽车。
5、本课的教学资源:
本课的教学资源是多媒体课件及汽车模型、绘画材料和纸盒汽车模型等。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也比较强,有着一定的基本绘画设计能力。
三、说教法:
本科采用的教法有提问法、讲述法、及教师示范法。
四、说学法: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后思考分析在进行设计。
五、说教学流程:
(师):好,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堂。
一、引导阶段:
1、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通过提问,观看模型,引出主题
(师):同学们看我手中拿的是什么?
(师):你们喜欢汽车吗?这些可爱的玩具汽车伴随着我们幸福的童年。你们想学画它吗?
2、出示课题:《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4课《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
3、兴趣入手,粗略了解汽车的发展。
(师):你们想了解汽车的发展吗?大家猜他是谁?他就是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先生。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这辆车命名为(奔驰一号)这个品牌的汽车遍布了世界每一个角落。从此汽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了人类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
目的:采用色彩艳丽的汽车模型导入本课,有利于调动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所以我选择学生熟悉的汽车模型引入课题。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发展,使学生初步对创新精神的理解,并概括出创新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快捷。
二、发展阶段:
1、欣赏不同款式的奔驰汽车。
(师):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的奔驰汽车变成什么样了呢?下面我们去看一看。(黄色上翻车门汽车概念十足。紫色神秘浪漫。银色上翘车门经典优雅。这辆更是个性十足。目的:使学生感受到汽车经过多年的发展后,不论从汽车的外形到主体结构及色彩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汽车变得不仅更加的实用舒适,而且轻便美观。
2、找出汽车的外形共同点。
(师):看了这么多的汽车,你能找出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点?大家说的真棒,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由车头、车厢、车轮等组成。)
目的:使学生对不同款式色彩艳丽的汽车的基本主要结构有一个基础的认识。对后面的设计进行了有力的铺垫。
3、欣赏不同功能的汽车图片。
师:看了这么多的轿车,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用途的汽车。(运输车、比赛车、玩具车、购物车等。)汽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目的:使学生了解汽车用途的多样性进而感受到汽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4、观看并认识到汽车带来的危害的图片。
(师):汽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相关的危害。
(了解汽车造成的交通堵塞及交通事故和汽车尾气的危害)。
目的:使学生认识到汽车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难题如: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及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和造成石油的巨大消耗等问题。
5、思考汽车带来的难题。
(师):汽车的出现给人类带来精彩的同时,也给我们出了新的难题。什么样的汽车才能解决这谈些难题呢?说说你的想法。
6、未来汽车的要求。
(师):大家说得真好。什么样的汽车才能符合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呢?(1)环保节能。(2)安全舒适。(3)多功能自动化。
7、提示汽车具体的设计形式。
师:要想设计出外形新颖多功能自动化的汽车,可以借助以下几种方法。(1)可以在原有汽车功能上进行改造。(如车能飞,车能在水中游……)(2)可以用你喜爱的动物、植物以及其它事物的外形进行设计。(3)还可以在设计的汽车旁写上功能说明。
目的: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
8、教师具体的示范汽车的设计过程。
(师):看了这么多设计新颖的汽车,你们想看我设计的汽车吗?(教师示范)
目的:通过观看教师演示与分析设计要素,理清设计的根本思路及表达方式。是使学生对功能完备的汽车设计方法有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
9、欣赏同年龄学生的绘画作品。
(师)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优秀的学生绘画作品。
三、学生展现自我动手设计汽车,教师进行辅导。
师:接下来动起你们的巧手,设计一辆属于你自己的汽车吧。
四、分享成就,促进成长。
(师):现在我们共同评一评哪些汽车设计的比较优秀。大家绘制的汽车都非常的符合未来的需要,在不久的将来闻名全球的汽车设计师也许就是从我们班走出的同学中的一名呢。
目的:通过展评活动使学生体验创造美的乐趣,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五、拓展思维,造就未来。
(师):大家看,我手中的汽车好看吗?我是用纸盒制作的,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立体的新颖汽车。
《假如》说课稿2(一)、教材分析:
《假如没有灰尘》一课,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是: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是试着加以运用。《假如没有灰尘 ……此处隐藏26090个字……/p>
它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排的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由于阅读教学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我把这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定在着力培养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即阅读能力)。那就是学生能理解课文,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从而在朗读中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体品读,相互赛读,学生轮读,整体悟读,使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把学生的自我阅读,并在读中得到自身真实体验贯穿本节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启发学生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本单元的教学要求,结合第一学段小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品读中能激发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本课以“教——扶——放”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以“对话式”阅读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启发探讨等方法为辅,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多媒体与板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根据这一基本理念,通过“读读—说说—议议—读读”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乐趣”, 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乐趣,我创设了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情境导入课文。首先我播放了电影《神笔马良》的小片段,然后我拿出那支课前准备好的 “神笔”,欣喜地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我把马良的那支神笔借来了,还把它带到了我们的教室,你们瞧!马良用神笔为穷人画了很多东西,那文中的小作者说,假如她有这支神笔,她会画些什么呢?”相关联的问题质疑以及生动活泼的情境运用,即刻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以及促动了他们学习课文的欲望。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应使他们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对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学习拥有一种游戏的感觉和求知的兴奋。
2、换位体验 激发情感
如在学习《假如》第一节中,为了让学生深刻体验到小树冻得发抖这种情境,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在淡淡忧伤的音乐中,轻轻地叙述:“冬天到来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刮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冻得瑟瑟发抖。正在这时,天空出现一轮红红的太阳,温暖的阳光撒向大地,把大地照得温暖如春,小树不冷了,在阳光下快活地成长。 ” 在我叙述中,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身子也随小树颤抖。在这样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表演“缩着身子,轻轻地叹息”这一动作,学生在表演当中,不知不觉地有效复习了“叹息”、“缩”这些新字词。通过换位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产生要帮助小树的强烈愿望,和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此时,已扣动了学生的“情弦”,学生读起来有滋有味。
3、朗读课文 感悟内容
阅读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一扇扇窗口。语文课上的读,是最古老也是最现代的教法。李镇西老师说永远不要放松语文的读。在这堂课上,我搭建了诵读感悟的平台,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同要求的读,如个体品读,相互赛读,学生轮读,整体悟读,使学生在把课文读通顺流利的基础上,能够品味字词,感悟文字后的情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在朗读指导上的教学行为诠释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
因此整堂课下来,书声琅琅,语文味十足。
4、联系自身 激发情感
一位外国作家说过:“每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对这句话我深有同感,儿童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他们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天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有着成人遥不可及的奇幻。新课标也强调,语文学科应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力为重点,在本堂课中的教学,我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如在学生理解全文并体会到文中小作者对他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无限关爱之后,我提出了一个具有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最想用它来画什么?”学生各抒己见,他们的创新思维迸发出了火花!一边展开想象,一边将想到的内容以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出来。这一设计在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5、升华感知 扩展延伸
儿童学生心理发展状况显示,第一学段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只有采取有效途径提供感性材料,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知识中的理解效果。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利用多媒体,我把现今的环境污染,世界的贫困、饥饿、失学儿童的困惑等等状况通过视频播放,并配上淡淡忧愁的音乐,以形成强烈的视觉听觉效果,让学生在了解世界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这时我问到:“看了刚才的图片,你想说什么?如果你有一支马良的身笔,你会画什么呢?”学生们都安静地沉浸在自己的美好愿望当中。
课上到这里,差不多接近尾声,这时我说到:“回去之后,你们把想要说的话写下来,还有把想画的东西画出来,下节课带过来给老师和同学们看看。让大家一起来感受你那美好的心愿”
六、说板书设计
由于整篇课文采用并列式的结构,因此为了巩固学生记忆,我采用了结构式的板书设计,整洁明了。另外我的板书又富有童趣。我先在黑板上挂一支“神笔”,再在两旁板书。富有童趣的神笔,形象直观,加深学生印象.
画太阳 让小树成长
假 如 画谷粒 让小鸟吃饱
(有神笔) 画好腿 让西西奔跑
总之,整个设计我注意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在轻松愉悦中掌握知识,发展语言,感悟生活。
文档为doc格式